戴笠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近现代史研究通讯·张宏、张晨怡,原题:戴笠死亡之谜:飞机失事还是政治谋杀,节选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老百姓是一个绝好的消息,对戴笠和他的特务组织却是一个坏消息。当时,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即将迎来的久违的和平,迫不得已,蒋介石也于这年8月力邀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和平建国大事”,恢复和谈。双方通过共同协商,签定了一个“和平建国”的协议,协议中明确提出,要取消国民党特务机关。这就意味着戴笠和他统率下的军统组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将成为在政治上被革除的对象。
由于军统罪行累累,臭名昭著,在重庆谈判的提议发出后,打倒特务、撤销特务机关的呼声在全国此起彼伏,一时间戴笠和他的军统组织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狼狈不堪。杀人如麻的戴笠此刻心中也不禁恐惧万分,那种恐惧并不仅仅来自于全国民众对他的抗议,还有国民党各派的政敌,更有顺水推舟,想把他当替罪羊供奉出来迎合国民的蒋介石。就连戴笠自己也承认,蒋介石在当时做出取消特务组织的决定,确实比较高明:第一可以应付舆论,在政治上对自己有利;第二可以解决军统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第三还可以解决戴笠个人实权的问题。因此,此时此刻,昔日威风八面、万人惊恐,今日穷途末路、万人唾骂的戴笠,也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筹划一下自己的后路。
一时间,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于戴笠将来计划的说法:有些人相信他会度过危险,东山再起,继续他的政治生涯;有些人则认为他会急流勇退,回家孝敬母亲,陪伴家人;而第三种传说则认为他会从事业余爱好,去领导一个疏浚黄河的工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会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严厉的审判。其中没有一种说法可以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蒋介石准备召集他的高级官员们开会,以确定战后政府保密组织的各种角色和作用。在这一点上,不止一次几乎被蒋介石允许“自杀”的戴笠陷入了深深的忧郁和沮丧之中。根据戴笠自己的理解,他肯定蒋介石想利用召开这个会议来废除军统组织。正如他对一个亲信说的那样:“伴君如伴虎。”
面对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戴笠表面上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拖延时间的办法,一边假装无事,一边寻机观望。刚好抗战胜利以后,一些汉奸案件、敌伪财产案件需要处理,所以他当时以此为借口,在全国各地巡视检查情况,迟迟不回重庆。
1946年3月,借解决军统特务组织的问题,蒋介石亲自发电,催促戴笠速回重庆。看完电报,已如丧家之犬的戴笠心底越发不安,他似乎已经可以看到回到重庆后的结局。
一定不能回重庆。走投无路的戴笠决定铤而走险,进行最后一搏。3月16日,戴笠从北平乘专机出发,不过,目的地并不是重庆,而是青岛。此刻的戴笠,已根本无暇顾及蒋介石的命令,他首先必须考虑的是自己的身家安全,为自己的未来作充分的准备。
因此,在蒋和他的情报头目们举行高级会议之前,戴笠大肆活动,在全国甚至国外争取同盟。从1946年2月12日开始,戴笠乘坐一架C-47式飞机离开重庆,先后去了上海、苏州、南京、北平、济南等城市。表面上是为了“肃奸”,实际上则是去鼓动何应钦这类军界要人共同对付即将面临的摊牌局面。
戴笠为什么不顾蒋介石要他尽快去重庆的命令,先去了青岛呢?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戴笠深知蒋介石迟早要打内战,内战需要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帮助来完成运兵、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的军事任务,要是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做成这件事,戴笠觉得蒋介石肯定会改变主意,对他重新重用。其次,要是戴笠真的干不成特务头子了,他当时考虑想当中国的海军司令。当时,美国海军是戴笠在国外的主要支持者。美国海军的一些高级将领甚至希望将戴笠提升为中国海军总司令。1946年3月,美国第七舰队的柯克上将在北平受到戴笠问候时含蓄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而戴笠也在柯克的身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他甚至命令部下特意为他去上海精心定制专门的中国海军制服。
十分不巧的是,戴笠在青岛要见的美国客人已于当日飞往上海,戴笠扑了一个空。筋疲力竭的戴笠决定在青岛休息一夜,与此同时,他给3月17日上午,戴笠踏上青岛飞往上海的飞机。此时此刻的戴笠,的确运气有些不佳,飞机刚刚从青岛起飞,天气就开始变坏。不久,通讯员接到了上海机场发来的消息,因为大雨,飞机无法在上海机场降落。戴笠无奈,只好临时决定,改飞南京。
点击分享到